未雨绸缪 筑牢春节保电安全防线******
寒冬时节,为保障春节期间辖区内广大用电客户用上安全电、放心电、满意电,近日,国网汪清县供电公司组织工作人员对所辖线路及电力设施进行全方位巡视检查,彻底排查安全隐患,积极备战春节保供电。
巡视过程中,每到一处,工作人员对每一条线路、每一基杆塔都巡视到位,对线路设备的电气连接点、开关、变压器、线路通道等进行重点巡视,全面检查所辖线路的导线松弛度情况以及杆塔是否完整、附属设施是否缺损、导线是否断股、螺丝是否松动、拉线强度等情况,对存在的缺陷和安全隐患逐项进行整改和消除,力争做到安全隐患“早发现,早解决”,尽力将天气因素造成的电网设备安全运行威胁降至为零,确保设备安全稳定零缺陷运行。在进行线路设备巡视的同时,该公司工作人员还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宣传介绍电力设施保护和安全用电相关知识,详细讲解使用电气设备的注意事项、常见用电故障时的应急处理方法和防人身触电急救等安全知识,指导如何正确用电、安全用电,并提醒广大农村用电客户不要在电力设施附近燃放烟花爆竹、大型机械在田间作业时不要碰电杆和拉线等,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安全用电、主动保护电力设施安全的意识,全力营造安全、可靠、和谐、稳定的供用电环境。
据悉,此次巡视工作,有效保障了春节期间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接下来,该公司将会继续加强值班值守,进一步完善人员、车辆、物资应急调配机制,提前备足抢修备品备件,积极应对各类紧急和突发事件,全力做好恶劣天气应急保障工作,确保供电平稳有序,让辖区内广大用电客户度过一个温暖、祥和、喜庆的春节。(石健)
在课程建设中回答好“时代之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作为经济学教育科研一线的一名共产党员,我深感肩上的时代使命与责任。上海财经大学在人才培养中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所在的经济学院是上海市首批课程思政领航学院,作为领航学院负责人,我组织实施了学院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思政全覆盖建设。
针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我们探索形成以课程思政案例为基础的可量化评估、可复制的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我负责的《博弈与社会》课程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我们组织教师开发建设融二十大精神于课堂教学的课程思政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方式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不仅让学生以“盐溶于水”的方式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推动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在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中,广大教师也接受了一次价值观的强化,实现了高校人才培养价值引领、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协同并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总结了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并提出了许多具有开拓性的论断和判断,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推动力”。高校肩负着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重任,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近十几年来积极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领了全国经济学科最新一轮改革浪潮,极大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我院的改革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同时,针对当前数字经济人才稀缺的现状,我们积极规划建设数字经济系列教材,全校协调筹划成立数字经济系,以培养国家急需的数字经济人才,并创新培养模式,融实践于学生培养过程,在解决重大问题的实践锻炼中培养学生,以达到知晓中国、报效祖国的目的。
中国当前正面临重大挑战和历史机遇,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系统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学校以我院教师团队为核心,组建成立了“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会聚一批国内外优秀学者进行理论创新,探索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思考并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光明日报记者颜维琦、任鹏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2日 05版)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